2月5日讯 日媒《超级世界足球》近日发表了一篇题为“中超联赛待遇太好,长期来看弊大于利”的文章,分析了中国球员在欧洲发展的困境。文章指出,在2002年日韩世界杯前后,中国足球曾有李铁效力于埃弗顿和孙继海加盟曼城,这些球员至今仍享有较高的知名度。然而,如今在欧洲53个国家的顶级足球联赛中,中国球员几乎完全消失。在国际比赛上,即使包括归化球员在内,也都是活跃于中超本土球队的选手,没有所谓的旅欧派。
随着中国足球泡沫逐渐破灭,中超也开始限制薪资投入,但与许多欧洲联赛相比,中超对球员的待遇依然“相当不错”,这直接影响到中国球员赴欧踢球的意愿。在国家队屡次无缘世界杯的大背景下,“最后一个旅欧派”吴少聪今年初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转会至北京国安,此时已没有其他中国籍选手留在欧洲顶级联赛。
以侯永永为例,他最近从挪威甲级联赛球队兰黑姆转投云南玉昆,其年薪达到500万元人民币(约合1亿日元),这样的收入即便是在挪威超级联赛也是难以获得。这一选择对于侯永永个人而言是不错的发展机会,但若考虑到整个中国足球长远发展,则显得弊大于利。此外,执教过五支中超俱乐部的亚森-彼得罗夫接受保加利亚媒体采访时提到了中超高额工资,因此多数国内运动员表示不会考虑去往欧洲踢球。
近年来,仅武磊怀揣理想进入西班牙足坛,并取得一定成就回国成为中超射手王。但如果能在自己的祖国获取丰厚报酬,自然就不容易被他国文化和生活所吸引。因此,可以看出,中国职业足球环境导致了本土玩家缺乏向外发展的兴趣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