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中的《荷花》的全文解释是?
曲折的池塘中生长着荷花,和岸边翠竹相映成趣,那么美丽。
绿叶和红花相依相偎,簇拥在一起,宛如天上的彩云朝霞一般灿烂。
荷花从不借助东风的力量(如杨花在空中飞舞),
最终成为花中之最,以自身的香气改变着周围的风。
叶圣陶的文章《荷花》
课文:
清早,我到公园去玩,一进去就闻到了一阵清香,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。
荷花开放得正盛,荷叶挨挨挤挤,好似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: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;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,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;还有一些则是饱胀的花骨朵,似乎马上就要破裂。
这么多的白荷花,每一朵都有自己的姿态:这一朵很美,那一朵也很美。如果将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,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。
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,穿着雪白的衣裳,站在阳光下。一阵微风吹过,我便翩翩起舞,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。不光是我一朵,一池的荷花都在轻舞。微风过后,我停止了舞蹈,静静地站在那儿。蜻蜓飞过来,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,小鱼在脚下游过,给我带来昨夜的美梦……
过了一会儿,我才想起我不是荷花,而是在欣赏荷花。
拓展资料
《荷花》属于传统名篇,现在编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,主题是“感受大自然的美好”。课文的结构和条理非常清晰简单:开头写“我”清早到公园,被荷花的香气吸引,快速赶往荷花池边;接着描述荷花的多姿多彩;最后我从联想回到现实世界。
如果问这篇课文最出彩的地方在哪里,答案就是作者的“见闻与联想”。“我”看到荷花美如画,便情不自禁产生联想,这表明联想应该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。
大家知道,任何想象都不可能凭空而生,一定有“依托”。而这“依托”就是作者的所见、所闻。叶圣陶开篇提到被荷花的清香吸引,并没有具体写“清香”。这里的观察并不仅限于“用眼看”,“用手摸”,“用耳听”,“用舌尝”等都属于观察;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感官结合,进行全方位的观察。
例如,叶圣陶看到荷叶“挨挨挤挤”,便联想到“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”;看到白荷花“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”,于是描述它们的形态。这表明叶圣陶的“见闻”与“联想”紧密结合,前半句写“看到的”,后半句则是由此产生的“心里想”。
《荷花》的原文
今天清早我进公园,闻到一阵清香,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。荷花已经开了不少,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,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,有的花瓣都已全展开,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,有的则是饱胀的花骨朵,似乎马上要破裂。
这么多白荷花,难道有姿势完全相同的吗?没有,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姿势。看看这一朵,很美;看看那一朵,也很美,都值得画下来。我家隔壁张家挂着四幅齐白石老先生的荷花墨笔画,我数过,四幅总共画了十五朵,朵朵不一样,都很好看。若把眼前这满池的荷花看成一幅活的画,画家的本领更胜齐白石老先生,那画家是谁呢……
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,穿着雪白的衣裳,透着清香。阳光照着我,我舒展衣裳,畅快极了。一阵风吹来,我便迎风舞蹈,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。不光是我独舞,一池的荷花都在跳舞,就像电影《天鹅湖》中众多天鹅齐舞的场景。风过后,我停止了舞蹈,静静地站在那儿。蜻蜓飞过来,告诉我清晨飞行的快乐,小鱼在水下游过,带来昨夜的美梦……周行、李平他们在池对岸喊我,才让我想起我不是荷花。
我想起以前看牵牛花的情境,那些紫色的花朵大得如饭碗,镶着白边,看得我出神,仿佛自己就是一朵牵牛花,朝着阳光微笑。还有一次在公园看金鱼,看得我出神,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条金鱼,胸鳍如小扇,轻轻扇着,悠然缓慢地摆动……
叶圣陶《荷花》全文
叶圣陶的散文《荷花》,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公园中荷花盛开的画卷。清早,作者被公园里的清香吸引,匆匆前往荷花池,看到的荷叶如碧绿的大圆盘,白荷花竞相绽放,形态各异。作者仿佛沉浸在这幅活生生的画作中,觉得自己化身为一朵荷花,在微风中轻舞。本文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与生机,以及作者对自然美的深深赞美。叶圣陶通过丰富的想象,让读者感受到荷花的高洁与池塘的生机。
荷花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观,更在于其唤起的情感联想。作者通过观察与联想,将自身情感与荷花融为一体,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。《荷花》提醒人们,观察是联想的基础,全方位的感知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与欣赏事物。同时,叶圣陶的文字简洁却富有感染力,使这篇文章成为值得回味的佳作。
发表评论